宁波以工业立市,通过不断发挥港口“硬核”力量,做大外向型经济,建立起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纺织服装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宁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保持投资规模,做强企业主体,提升用地效率,加强品牌建设,推进绿色转型,加快融合发展,推进工业经济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而不断增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底气。
工业门类齐全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宁波规上工业企业覆盖了三大门类。其中,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两大门类实现行业大类全覆盖。2021年,宁波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2107亿元,增长21.8%跻身规上工业十强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4865亿元,增长11.9%。分行业看,宁波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加值比重前十大行业均实现增长,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增长均超过20%。近五年来,宁波工业投资规模保持在每年900亿元左右,居浙江省内首位。
截至去年末,宁波拥有营收超千亿元工业企业3家、超500亿元工业企业5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27家;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的宁波企业有17家,在境内外上市的宁波制造业企业约110家。
与此同时,宁波大力投入创新要素,经济发展的新兴动能和创新动能持续增强。2020年宁波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8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1%。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3%、17.5%、16.1%和14.5%,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服务器等产量分别增长214.6%、76.5%和54.2%,新设市场主体22.1万户,增长16.7%,增速居全省第一,市场主体累计达119.7万户。截至今年3月末,宁波入库纳统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万元)突破1万家,达10003家,位列浙江省第一。
此外,今年宁波还提出,到2026年,市场主体将突破160万户,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上市公司数量、市值实现“双倍增”,更多宁波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领跑全国
近年来,宁波大力实施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工程,建立了分级分类的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不断加大培育库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在“以规模论英雄”的同时,侧重以反映产品竞争力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来配置政策资源,鼓励企业主攻细分领域,打造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发展的中小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21年8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宁波新增127家“小巨人”企业,加上前两批的55家,宁波以182家的总数在非直辖市城市中位列第一。同年11月,第三批“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公布,加上前两批的“单项冠军”企业,宁波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共有63家,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宁波的这些“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既包括绿色石化、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关键基础件等制造业硬核力量,同时也不乏消费品、特种工具、信息化、软件服务企业,体现出宁波在不断增加传统制造业实力的同时,数字经济、服务型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为了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宁波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势,为企业量身打造“资本、创新、人才、数字化、法律、宣传”服务,还组织科研机构、院士与重点“小巨人”企业负责人面对面“问诊”。宁波市整合“纪委监委、检察院、司法局”投诉监督职能,设立了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对全市营商环境投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也为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由此,每个“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产品、主要优势、创新之处、面临的困难和建议等,都被分门别类、清晰明白地梳理出来,相关部门再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组织研究性机构进行专门研究并加以解决。
壮大实体经济 提升产业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宁波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要素资源、结构调整、平台载体、效率效益、创新驱动等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此,宁波提出,要锚定宁波制造业“大优强、绿新高”新目标,打造标志性优势产业链,巩固提升制造业发展优势和竞争力,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加快布局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全力打造化工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特色工艺集成电路、智能成型装备等10条自主安全可控的标志性产业链。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和试点企业。
一方面,宁波着力于加快培育制造业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的引领力、带动力。一个龙头企业往往能够带动一条产业链。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例,宁波凭借吉利汽车、上汽大众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宁波集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1000余家,整车企业14家;在境内外上市的企业达20余家。2020年,宁波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工业产值3100多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555.7亿元,年产整车超100万台,累计下线整车超600万台。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宁波也依靠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较强配套能力。电池领域,有杉杉股份、容百新能源等龙头企业;电机领域有双林股份、菲仕电机、海天驱动、圣龙集团等。此外,在整车集成领域也集聚了吉利极氪和smart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另一方面,宁波不断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对传统制造业实施“2.0改造提升计划”,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集群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专利申请、品牌塑造和标准制定。依托甬江实验室、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新兴产业创新综合体等创新载体产业发展基础和创新资源优势,引导产业快速集聚,提高核心产业竞争力。此外,宁波还提出,要加快数字经济裂变壮大。推进前湾数字经济产业园、鲲鹏生态产业园、镇芯小镇等平台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10个以上,建成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产业园。加强汽车、模具等行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0%。推进数字技术场景融合应用,加速企业全业务链数智化改造,新建市级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个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作者:吴伟强,宁波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根据宁波市委、市政府“产业争先”“科技争投”战略部署,于2018年5月正式入驻宁波市海曙区,并于2019年12月启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建设,用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
作为一家主攻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目前已成功孵化高科技公司10余家,2020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集聚各类高科技人才320余名,其中硕博比例31%,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各1家,院士工作站入驻院士2名,2020年成功入选首批“浙江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