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各民族、各区域文化,在长期历史流变过程中,经过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既具有整体风格,又具有多元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智慧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建构过程中,浙东文化和秦晋文化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文化建设作用:一方面,它们都不断吸纳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文化因子,作为自身文化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它们又通过与异域文化的整合,借鉴“外来”文化的精神资源。中华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大传统的文化均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浙东文化作为具有“异质”特色的文化,总是在中华文化遇到相对困境的时候,以“小传统”力量,促使中华文化吸纳新鲜血液,走向文化新生。近代以降,浙江领风气之先,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秦晋文化难以企及的活力,浙东文化的代表人物放眼看世界,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结合现代中国的国情民情,敢于“拿来”,勇于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
秦晋文化是内陆性黄土文化代表,浙东文化则是开放性海洋文化代表。黄土文化安土重迁,老成持重,更多体现文化结构的稳定性;海洋文化开放漂泊,充满活力,更多体现文化结构的创新性。一个稳定性,一个创新性,都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稳定,保障了中华文化虽经历劫难,仍留存文化本色,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且源远流长的文化;创新,克服了中华文化的因循保守,激活了中华文化的内在潜力。秦晋文化和浙东文化虽作用不同,却都为中华文化历史的建构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书立足于中华文化建构的整体进程,坚持文化价值平等理念,从文化多元共生互融的视角,撷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和浙东文化的若干典型性内容,在彰显各自文化内涵与文化个性的同时,注重三地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共同互融,分析三地文化在中华文化建构中的各自作用与文化合力作用。为此,此书采用三种相应研究方法:其一,比较文化学方法,平等对待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和浙东文化,尊重区域文化个性,深入分析文化事项背后隐含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追求,发掘区域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其二,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即要求从中华文化历史建构和文化价值追求的整体性上把握三地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对三地文化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勾勒区域文化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文化选择和文化走向,以归纳其“异质”互补性。其三,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既对文化形成的基础、历史文化、学术文化等进行比较研究,也对民俗文化、商业文化、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等进行比较,将基础理论思考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